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菲律宾留学中介跑路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菲律宾留学中介跑路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为什么RCEP会导致产业外流?
产业在自贸区合理布局是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,不要有赢家通吃的思想,不要光想着占便宜,你想占领别国的市场,人家还想着把你的产业转移过去。市场经济会自动配置资源,如果你不去人为的干涉的话。
不要以静态观看这问题,要动态眼去看才对的,现还有个程序要走,各国议会通过,那时就知中国的大变化了,交通与成熟装配链,有一大批原经过世界工厂练出来的熟练工人与技术员,单一个有力度的国退民进,东南亚真不是对手,日韩当然仍占优势,利益占多,但这个对突破美国正在要做的孤立中国策略,有很大作用的
我在日本工作过六年,日本公司每年都会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进口服装,对于传统产业的状况比较了解,我认为中国在RCEP实施以后,一些产业不仅不会增加外流,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减少这种外流趋势。
Rcep是指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,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,又包括中国,日本,韩国,澳大利亚,新西兰组成的15国自贸协定,该协定的签订实现了15国范围内的贸易一体化,大部分产品零关税,实现了区域内的产业和价值链的融合,实现了区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,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,该协定签订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,经贸规模最大,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易区正式启航。
这一协定的签订,对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,都是利好消息,对于中国的中低端传统制造业也是利好消息。我在日本工作期间深有体会,日本公司每年从中国和东盟进口大量纺织品和服装,因为日本和东盟国家早已签订了自贸协定,所以日本从东盟国家进口服装是零关税,而从中国进口服装,就要收取大约平均10%左右的关税。这在同等条件下大大削弱了中国很多产业与东盟的竞争优势。很多的服装产品,本来东盟就因为有劳动力优势,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,而中国企业虽然具有高质量,高稳定性的特点,但是却因为10%的关税,额外增加了日本企业的进口成本,导致中国企业订单流失。阻碍中国企业从日本市场的接单数量。所以很多的中国企业为了能够保住原来的对日出口的份额转到越南、柬埔寨等国家建厂,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规避关税壁垒。
而未来RCEP 实施以后,中日之间将取消关税,在同等条件下,将大大提高中国一些中低端制造业的竞争力。怎么可能增加企业外流呢?肯定是缓解的趋势。
同时rcep签订以后,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可以自由的流动,可以大大便利中国原材料的配置,像日本、韩国的电子零配件,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的羊毛、棉花、木材、矿石等,这些都将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,所以这项协议的签订并不会导致中国企业外流的加剧,反而是能够减少中国企业的对外转移。
当然,减少并不代表消失,其实这些年以来,中国产业向外转移一直在进行,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,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不断的提高,与东南亚国家相比,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产业,由于劳动力成本占比较大,所以,在综合成本方面逐渐的削弱了优势,所以一些低档次的服装、纺织品、玩具等产业向东南亚转移。今后即便零关税实施以后能够抵消一部分影响,但如果国内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,劳动力更加难招的话,这种产业转移还是会继续。当然,与此同时,也有一些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也正在向中国转移,比如汽车制造、飞机制造,机械加工等。
现在中国的一些中低端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上虽然不具备优势,但是由于中国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,在产业链上优势明显,在物流服务等综合服务方面都有着更强的优势,在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上也占据优势。比如我们在东南亚要做一个样品,由于物流运输、附件供应等方面的问题,在越南一般要三个星期,而在中国仅需一个星期就可以拿到样品,所以虽然中国成本越来越高,但是综合评价很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能够在中国生存,就像现在欧洲、日本依然有很多的手工业业、服装业一样。随着rcep协定的实施,中国的企业将具有更强的优势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RCEP只是加速了部分低附加值产业外流而已,不过是利大于弊的。
现在中国人工成本迅速升高,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。以纺织业为例,一组数据显示2012-2016年短短四年间,时薪上涨了25%。而东南亚的越南、老挝等国的人力成本很低,对中国低附加值企业来说,是产业链转移的契机。其实,无论是否加入RCEP,产业转移都是在进行中的,只不过RCEP加剧了这个过程而已。
低的不去,高的不来
由于中国的产业供应链都比较完整,部分低附加值产业外流的同时,以前日韩等高附加值产业也会流入国内,同时也会催生国内高附加值产业的出现。这个过程也必然会在国内形成一批高端零部件供应商,让中国从零部件到终端成品方面都更具备竞争力。
反面教材一
印度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。从建国以来,尼赫鲁通过工业化就迅速建立起了印度的国家工业,但是印度出于保护国内企业需要,对外资和国外企业限制很严格,印度企业都是自给自足,导致印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很弱。
印度改革开放后也是优先发展IT、金融等高附加值产业,至今国内工业实力相当薄弱,2019年贸易逆差1597亿美元,这也导致了印度不敢加入RCEP,担心国外商品涌入,把国内脆弱的民族企业一网打尽。
反面教材二
另一个反面典型就是"市场换技术"的中国汽车行业,为了保护国内汽车企业,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必须合资,导致一批国内车企就靠和国外企业合资躺着赚钱,不发展核心技术,至今和国外也有这巨大差异。
反而是电动车打破了这个局面,特斯拉的进入并没有完全击垮中国电动车行业的玩家,反而发挥了鲶鱼效应,让各个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布局,形成了良性的产业上升趋势。出于成本考虑,特斯拉也开始在国内寻找零部件供应商,提升了国内零部件企业整体实力。
结论
对于留在国内的企业来说,逐步开放国内市场,让国内企业有足够的缓冲期,适应国际竞争,虽然会有阵痛,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对国内企业绝对是利大于弊的。中国作为出口型国家,RCEP也意味着更大的市场。
对于要出去的企业来说,如果通过各种限制条件捆住这些企业,那么迟早会被国外企业淘汰,还不如转为资本控制,发展自身品牌来的更好。
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,有了更低关税,你买到的东西也必然会更便宜,有利于提升生活水平。
总得来说,开放市场,多赢局面。
感谢阅读,麻烦动动手指点个关注。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。谢谢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菲律宾留学中介跑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菲律宾留学中介跑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